1. 超过诉讼时效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以下情况会导致超过诉讼时效期: 超过诉讼时效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当今社会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已成为许多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时效期间,诉...
在当今社会中,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已成为许多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时效期间,诉讼权利便会丧失。
那么,什么是超过诉讼时效期呢?
又有哪些情况会导致超过诉讼时效期呢?
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什么是超过诉讼时效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也就是说,如果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但是在2年内没有提出诉讼,那么诉讼权利就会丧失。
如果2年后仍然未提出诉讼,那么诉讼权利就会再次丧失。
哪些情况会导致超过诉讼时效期?
向法院发送书面诉讼请求而不履行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的;
提交书面证据或者证人证言而不履行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的;
在诉讼期间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在以上情况下,当事人未在2年内提出诉讼,便失去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机会。
因此,当事人应当密切关注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及时提出诉讼,避免超过诉讼时效期。
如何计算超过诉讼时效期的时间?
如果当事人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但是尚未超过2年的期限,那么人民法院会按照败诉方的请求进行判决。
如果败诉方在判决生效后2年内提出抗辩,那么人民法院会重新审理并作出判决。
如果败诉方在判决生效后3年内再次提出抗辩,那么人民法院将直接作出不判决或者裁定。
如果当事人已经超过了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但是尚未超过10年的期限,那么人民法院会按照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判决。
如果当事人在超过10年的时效期间内再次提出诉讼,那么人民法院将不予审理,并且告知当事人丧失诉讼权利。
总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这个时效期间,那么诉讼权利便会丧失。
因此,当事人应当密切关注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及时提出诉讼,避免超过诉讼时效期。
如果您发现您的权益已经受到了侵害,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