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律师在线网专业罪名库

收录:488 个罪名

专业律师审阅 结构化清晰展示

  • 罪名首页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 概念

    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 构成要件

    一、主体

    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制度;

    三、主观方面

    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四、客观方面

    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工作纪律、规章制度,擅离职守,不尽职责义务,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义务,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

  • 认定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由于国家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严重不负责,不遵纪守法,违反规章制度,不履行应尽的职责义务,致使国家机关的文物保护工作遭到破坏,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从而危害了国家机关的工常活动。

    犯罪对象为珍贵文物,毁损一般的文物,不构成本罪。所谓珍贵文物,是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主要包括国家规定的一、二级文物,三级文物要确定为珍贵文物的,应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其中,一级文物是指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二级文物是指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三级文物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至于文物,按照文物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则是指:(1)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拉葬、古建筑、古窟寺和石刻;(2)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遗址和纪念物;(3)历史各时代的珍贵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重要的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5)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 立案标准

        本罪的立案标准是:

    (1)导致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

    (2)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损毁的;

    (3)其他后果严重的情形

  • 量刑标准

    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是指文物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导致国家一、二、三级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

    2、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损毁的;

    3、其他后果严重的情形。


  • 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百一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9 高检发释字[1999]2号)二、渎职犯罪案件(三十三)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案(第419条)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后果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导致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2.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损毁的。


  • 法律意见

    案情过于复杂或者自己难以应付的,行为人可以委托律师代为处理,经济状况不允许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律师比一般人更熟悉案件与流程,律师知道如何处理和应对各方的询问。

  • 辩护词

    暂无数据
  • 案例
    暂无数据

快速查找律师

搜索

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