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法典中民间借贷中挂名借款如何认定为 2. 基本概念 3. 挂名借款的法律特征 4. 结论 民法典中民间借贷中挂名借款如何认定为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民间借贷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民间借贷中,常常存在挂名借款...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民间借贷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民间借贷中,常常存在挂名借款的情况。
那么,民法典中民间借贷中挂名借款如何认定为呢?
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民法典中民间借贷是指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就个人债务达成的借款协议。
而挂名借款是指个人或团体以他人名义签订借款协议,并挂名在协议中,以获得借款的同时又享有借款的合法权利。
在民法典中,对于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已经做出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1355条之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借贷行为无效。
因此,在挂名借款的情况下,如果存在非法目的,即个人或团体借款的目的是为了非法行为,例如用于犯罪活动,则该挂名借款行为无效。
同时,根据《民法典》第1356条之规定,借贷行为必须明确约定借款的利率。
如果借款利率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借款人可以随时请求借款人支付利息。
如果借款人未支付利息,则有权要求借款人支付相应的利息。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1357条之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还款。
如果约定的期限不明确,借款人可以随时请求借款人还款。
如果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还款,则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期限还款,或者以未支付的借款利息作为还款的优先权。
综上所述,民法典中民间借贷中挂名借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非法目的和明确约定借款的利率。
如果存在非法目的,则该挂名借款行为无效;
如果未明确约定借款的利率,借款人可以随时请求借款人支付利息。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