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子女抚养 > 探视权 > 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如何约定,探望权的特征是什么(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如何约定,探望权的特征_)

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如何约定,探望权的特征是什么(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如何约定,探望权的特征_)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16 12:58:30 浏览量:24

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如何约定,探望权的特征:第一,探望权是父母的法定权利。 探望权的基础和设立的初衷,都是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前提。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第二,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 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是因...

民法典中孩子探视权如何约定,探望权的特征:第一,探望权是父母的法定权利。

探望权的基础和设立的初衷,都是以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为前提。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第二,探望权是离婚后父亲或母亲对子女的一项法定权利。

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权利在法律上加以规定,是因为这不仅是亲属法上的权利,更是一种基本人权,父母子女之间基于血统关系而形成的情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变化。

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过探望子女,与子女交流,和子女短暂生活等多种形式行使探望权,从而达到继续教育子女的目的,对子女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探望权不应是“权利的最小化”,它不仅是权利,还必然成为“权利之外的东西”。

3、探望权产生的时间是离婚后。

离婚前,父母存在着有效的婚姻关系,与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教育孩子,行使探望权的问题还不存在。

离婚后,由于父亲或母亲一方不能与孩子共同生活,因此产生了行使探望权的必要。

4、探望权的行使必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现实生活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关爱、照顾,产生于血缘关系和人之伦理道德。

“出礼入刑”,父母关爱看望自己亲生子女的心理需求从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升为法律。

婚姻关系终止,只要直接抚养权一确定,探望权也同时成立,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对未成年子女就依法享有探望权。

非有法定理由不得予以中止或剥夺。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探视权 民法典 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