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我国最新的一部民法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在民法典中,对于羁押的期限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法典中羁押的期限。 什么是羁押? 羁押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拘禁、押解等法律程序,以便对其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活动。 在刑事案件中,羁押通常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逮捕、拘留、审...
民法典是我国最新的一部民法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在民法典中,对于羁押的期限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法典中羁押的期限。
什么是羁押?
羁押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拘禁、押解等法律程序,以便对其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活动。
在刑事案件中,羁押通常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逮捕、拘留、审判前的准备等程序。
民法典中对于羁押的期限有哪些规定?
在民法典中,对于羁押的期限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具体来说,民法典第259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的侦查机关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告知其家属。
侦查机关在案件侦查终结后,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并告知为其提供辩护的律师的联系方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要求侦查机关撤销案件、变更强制措施、告知诉讼权利等。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机关告知后,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并有权申请指定辩护。
第266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侦查机关监视居住。
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上、三年以下(含三年)的,由审判机关监视居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中的“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分别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公安机关逮捕,那么羁押期限最长为一年;
如果被人民法院判刑,那么羁押期限最长为三年。
羁押期限的延长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在民法典中,对于羁押期限的延长有了新的规定。
根据第267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在案件侦查终结后,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并告知为其提供辩护的律师的联系方式。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求变更强制措施的,侦查机关应当经审判机关同意,并及时变更强制措施。
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侦查机关可以依法申请将其监视居住。
此外,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身体原因需要暂停执行刑罚的,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应当及时通知指定的医疗机构对其身体进行检查。
经检查符合指定条件的,可以暂停执行刑罚,暂停执行刑罚期间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应当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暂停执行刑罚的原因和期限。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