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诉讼时效怎么认定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行使这些权利的过程中,残疾人面临着时效问题。 本文将介绍残疾人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认定的。 残疾人的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因歧视、暴力或其他违法行为向残疾人造成损害的,享有的权利可以追索的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残疾人的权利和尊严越来越重视。
然而,在行使这些权利的过程中,残疾人面临着时效问题。
本文将介绍残疾人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认定的。
残疾人的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因歧视、暴力或其他违法行为向残疾人造成损害的,享有的权利可以追索的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
“因歧视、暴力或者其他违法行为,向残疾人造成损害的,时效为一年。
自损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残疾人可以向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管理等机关提出赔偿请求。”
因此,残疾人享有的时效为一年,自损害发生之日起计算。
如果残疾人在时效期间内未提出赔偿请求,则时效将自动中止,并顺延至时效的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算。
如果残疾人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赔偿请求,但请求被免除或者减轻的,时效将重新计算。
此外,残疾人的时效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残疾人因身体残疾或者生活困难,难以自己主张权利的,可以由他人代理提起诉讼,但代理权的有效期限与残疾人的时效相同。
如果残疾人的权利受到侵害,被他人故意拖延、阻碍、拒绝治疗的,也可以视为时效的中止。
总之,对于残疾人来说,时效是非常重要的。
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残疾人应当时刻关注时效,并在时效期间内及时提出权利请求,以免错过时效,丧失法律权利。
同时,残疾人也应当关注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等情况,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