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法 > 超过20年最长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吗(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怎么算)

超过20年最长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吗(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怎么算)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25 17:19:40 浏览量:9

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怎么算 在中国,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下列民事权利的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的; (二)因抚养他人请求赔偿的; (三)因赡养他人请求赔偿的; ...

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怎么算

在中国,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下列民事权利的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的;

(二)因抚养他人请求赔偿的;

(三)因赡养他人请求赔偿的;

(四)因继承遗产请求赔偿的。

根据上述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因抚养他人请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因赡养他人请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因继承遗产请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例如因投资创业或者购买房屋等,取得确凿证据时已超过时效的,就不能再继续享有权利。

在计算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时,需要先确定权利类型。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下列民事权利的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身体受到伤害请求赔偿的;

(二)因抚养他人请求赔偿的;

(三)因赡养他人请求赔偿的;

(四)因继承遗产请求赔偿的。

这些权利类型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健康权、继承权等。

在计算最长诉讼时效时,还需要考虑当事人的情况。

例如,如果当事人没有证据表明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没有证据表明超过时效,那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表明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有证据表明超过时效,那么最长诉讼时效为两年。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时,需要按照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不能随意规定。

同时,当事人也应该尽可能早地行使权利,避免超过时效。

总之,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的计算需要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表明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有证据表明超过时效,那么最长诉讼时效为两年。

如果当事人没有证据表明权利受到侵害,或者没有证据表明超过时效,那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最长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