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法 > 超过诉讼时效怎么处理(超过诉讼时效怎么判)

超过诉讼时效怎么处理(超过诉讼时效怎么判)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25 18:22:40 浏览量:9

1. 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2. 法律规定 3. 司法实践 4. 在实践中,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纠纷,法院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5. 结论 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

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纠纷涉及经济领域。

其中,超过诉讼时效的纠纷越来越多,如何判定超过诉讼时效也成为了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未能在2年内提出诉讼,那么诉讼将丧失时效性,法院将不会受理该诉讼。

但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41条的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不得时效中断:(一)请求支付利息、赔偿损失、解决民事纠纷的;

(二)请求抚养未成年人的;

(三)请求赡养负有抚养、赡养义务的人的;

(四)因继承或者接受继承请求支付费用的。

上述民事行为有时效中断的规定,如果在中断期间内,当事人重新提出该行为的,时效中断;

如果没有中断,当事人在时效期间内再次提出该行为的,时效重新计算。

司法实践

在实践中,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纠纷,法院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1. 调解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会引导当事人进行调解。

如果调解不成,法院会告知当事人放弃诉讼,并出具书面裁定书。

  1. 判决

如果调解不成,法院通常会判决被告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具体的赔偿数额法院会根据证据进行判断。

如果被告在判决生效后1年内履行了判决,法院会撤销原判决,并发回给原审人民法院,对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进行生效判决。

  1. 裁定

如果被告在判决生效后1年内未履行判决,法院会裁定强制执行。

但是,强制执行的期限是1年,超过1年的,法院将中止执行。

结论

从法律规定来看,超过诉讼时效的纠纷法院不会受理,但是根据司法实践,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因此,在发生超过诉讼时效的纠纷时,当事人应及早寻求法律帮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超过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