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撤案后再诉讼时效如何算 2. 撤案的影响 3. 撤案后诉讼时效的计算 撤案后再诉讼时效如何算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和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实施,法院的裁判文书已经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然而,在一些案件中,由于各种原因,法院裁判文书最终被...
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和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实施,法院的裁判文书已经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然而,在一些案件中,由于各种原因,法院裁判文书最终被撤销或者并发回原法院,使得案件的有效期限重新计算。
那么,撤案后再诉讼时效如何算呢?
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撤案是指案件当事人一方向法院申请撤销案件的行为。
在撤案的情况下,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都不会发生变化,但法院的裁判结果和法律适用会发生变化。
撤案会对案件的有效期限产生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案件在有效期限内被撤销,那么当事人就丧失了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
在案件被撤销之前,当事人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但由于案件被撤销,法院不会受理案件,因此案件的有效期限从撤销案件之日起开始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有效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如果案件在撤销前已经被受理,但法院在判决后裁定撤销案件,那么案件的有效期限将从裁定撤销案件之日起开始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8条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有效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在撤案前已经行使了权利,但由于时效中断等原因,导致权利不能恢复,那么撤案后时效重新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9条的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行使权利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丧失时效中断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综上所述,如果撤案后再发生时效中断的情况,那么时效重新计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在撤案前已经行使了权利,但由于时效中断等原因,导致权利不能恢复,那么撤案后时效重新计算。
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咨询当地律师或相关部门。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