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 在经济交往中,签订合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然而,当合同到期后,如果双方没有达成书面协议,合同的效力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时,就需要了解经济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合同在到期后2年内没有达...
在经济交往中,签订合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然而,当合同到期后,如果双方没有达成书面协议,合同的效力就可能会受到影响。
这时,就需要了解经济合同诉讼时效怎么算。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经济合同在到期后2年内没有达成书面协议,那么如果对方提起诉讼,那么就需要支付时效费用。
如果超过2年,对方就不能起诉了,因为时效已经完成。
但是,并非所有的经济合同都有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139条的规定,对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的保证期间为10年,但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权人丧失保证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保证人在10年内没有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那么他就丧失保证责任,不需要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了。
此外,如果经济合同涉及到人身关系,比如雇佣关系,保证人的保证期间为5年。
如果保证人在5年内没有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那么他就丧失保证责任,需要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
因此,在进行经济合同签订时,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签订合同的时效性。
如果不确定,可以在签订前咨询专业人士,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