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费 > 民事纠纷调解期限是多久(民事纠纷怎么调诉讼时效)

民事纠纷调解期限是多久(民事纠纷怎么调诉讼时效)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13 16:47:20 浏览量:20

1. 民事纠纷调诉讼时效 2. 调整诉讼时效来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依据 3. 如何调整诉讼时效来解决民事纠纷 4. 结论 民事纠纷调诉讼时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事纠纷数量也不断增加。 在处...

民事纠纷调诉讼时效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事纠纷数量也不断增加。

在处理这些纠纷时,往往会涉及到诉讼时效的问题。

那么,如何调整诉讼时效来解决民事纠纷呢?

本文将为您一一介绍。

一、调整诉讼时效来解决民事纠纷的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个规定意味着,如果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在2年内没有提出请求,那么对方的民事权利就可能会被自动放弃。

因此,调整诉讼时效可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如何调整诉讼时效来解决民事纠纷

  1. 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调解协议

在处理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达成调解协议。

如果调解协议中规定的时间超过了诉讼时效,那么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按照调解协议执行。

  1. 当事人在时效中断后重新提出请求

如果当事人在时效中断后重新提出请求,那么原来的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例如,如果当事人在时效中断期间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最终没有判决,那么时效将重新计算。

  1. 根据法律规定延长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152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在保证期间内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这个规定意味着,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延长期间内提出请求,那么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结论

调整诉讼时效来解决民事纠纷是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在实践中,当事人应该根据法律规定,在时效期间内提出请求,并且在时效中断后重新提出请求,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

同时,如果法律规定延长时效,当事人也应该在保证期间内提出请求,从而确保时效的及时计算。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民事纠纷 诉讼时效 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