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法典前诉讼时效的计算 2. 民法典中诉讼时效的计算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诉讼时效的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提醒和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法典前后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民法典前诉讼时效的计算 ...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诉讼时效的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提醒和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民法典前后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在民法典颁布前,我国采用的是民法通则中的算法。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或者治愈后三年内未提出权利要求,那么法院将不再保护其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法律规定三年的时效,但并非不能延长。
根据民法通则第141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提出权利要求,必须在时效期限的最后六个月内提出。
如果患者在最后六个月内未提出权利要求,那么对方享有胜诉权。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185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时效期间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可以约定的其他期间,对当事人没有实际影响,超过时效的,人民法院不受理。
在民法典中,诉讼时效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
根据民法典第175条的规定,当事人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或者治愈后三年内未提出权利要求,那么法院将重新计算时效。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时效的延长。
例如,根据民法典第186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哺乳期结束后的一年内未提出权利要求的,人民法院不再计算时效。
此外,根据民法典第191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行使请求权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丧失请求权,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在行使请求权的过程中受到人身损害的,侵权人享有人身权受损害的赔偿请求权。
总之,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或者治愈后三年内未提出权利要求,那么法院将重新计算时效。
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了特殊情况下时效的延长,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