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法 > 撤诉后诉讼时效怎么算(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撤诉后诉讼时效怎么算(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26 16:28:00 浏览量:14

1. 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2. 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原则 3. 案例分析 4. 结论 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撤诉在诉讼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撤诉不仅可以使当事人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诉...

撤诉后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撤诉在诉讼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撤诉不仅可以使当事人避免承担不必要的诉讼成本,还可以为法院节省时间和精力。

但是,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却鲜有人关注。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原则

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原则是“原告用事”,即原告在撤诉后3年内再次起诉的,法院应当受理并支持诉讼请求。

具体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下列民事权益的诉讼时效为3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器遗忘或者损坏的;

(五)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

其中,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是指因个人原因造成的身体伤害,包括伤害他人的身体、致人残疾或者死亡等。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患者在撤诉后3年内再次起诉,法院应当受理并支持诉讼请求。

如果在此期间,患者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则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是法院可能不会受理。

因此,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不仅要考虑原告是否超过了起诉的时效,还要考虑是否有不可抗力的因素。

二、案例分析

  1. 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

假设某患者在起诉某公司之前,因该公司的某种行为,身体受到伤害,并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

经过审理,法院作出了判决,患者要求该公司赔偿损失10万元。

判决生效后,患者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判决,向法院申请撤诉。

法院经审查后,认为患者已经超过了3年的起诉时效,因此决定不予立案。

  1. 不可抗力因素对时效的保护作用

但是,在患者撤诉后3年内,该公司因自己的行为再次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伤害,此时患者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可能会受理。

如果法院认为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对时效的保护作用,可以延长时效期间,具体延长的期限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三、结论

撤诉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重要,但是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计算时效期间时,不仅要考虑原告是否超过了起诉的时效,还要考虑是否有不可抗力的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存在,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效期间。

因此,对于撤诉后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应当引起法官的重视,并在司法实践中加以规范。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撤诉 诉讼时效 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