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费 > 民法总则 诉讼时效 司法解释(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民法总则 诉讼时效 司法解释(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13 19:10:00 浏览量:17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同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 其中,民法总则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民法总则中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同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

其中,民法总则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民法总则中诉讼时效的计算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个规定意味着,如果当事人在两年之内没有提出异议,那么法律就会默认其已经满足时效要求。

如果当事人在两年之后提出异议,那么就需要重新计算时效。

那么,如何计算诉讼时效呢?

根据民法总则第155条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事项,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

因此,对于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事项,其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但是,如果该事项不是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事项,那么适用的是民法总则第122条的规定,其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故意不提出异议,或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提出异议,那么其就丧失时效的抗辩权。

如果当事人在丧失时效的抗辩权之后,又提出异议,那么就需要重新计算时效。

此外,根据民法总则第179条的规定,当事人约定一方向对方提出主张,对方拒绝接受的,不丧失时效的抗辩权。

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在提出主张之后,对方同意接受,那么其不丧失时效的抗辩权。

但是,如果对方在收到主张后拒绝接受,那么其丧失时效的抗辩权。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需要经过一定程序的事项,如仲裁或者诉讼,其时效期间的计算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进行计算。

因此,如果当事人遇到相关的法律问题,建议先咨询专业律师,以便获得准确的法律意见。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只有正确计算时效,才能有效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对此还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律师。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总则 民法